产品展示
10月21日,“国产葡萄换上洋外衣价格相差10倍”话题上了热搜,水果生意中的造假情况再次受到公众关注。包装盒上印满日文的秋月梨,其实来自山东;替换标签后,南非橘子立刻“变身”澳柑;国产葡萄披上“洋外衣”,从6元一斤暴涨到66元……而所谓的“进口水果标签”,还可以从网上直接买到,每贴只要两三分钱。
10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众多购买的人,若选择购买进口水果,可以查阅海关总署2024年9月2日发布的《获得我国检疫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了解目前予以准入我国水果的种类和输出地,不要购买与名录不一致的进口水果,避免上当受骗。另外尽可能地选择信誉、口碑良好的商超购买进口水果,购买时注意对商品标签的真伪做鉴别,保留消费凭证,如有异常及时维权。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般来说,进口水果包装箱上应用中文或英文注明水果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或代码等。然而,记者购买了一箱商家推销的所谓“进口阳光玫瑰”葡萄,发现虽然外包装上印有清晰的日文,却未标注相关信息。
海关总署2024年9月2日发布的《获得我国检验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显示,日本予以准入我国的水果品类目前只有苹果和梨。这也代表着,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日本进口葡萄,都不可能是真正的进口产品。
在这些充满了外文标识的外包装礼盒里,盛装的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国产水果。除了换包装冒充进口水果,一些商家还会用外国品牌的标签造假。这些假冒注册商标的标签从何而来?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电子商务平台中,一些水果不干胶标签贴店铺在公开售卖进口水果标签,有些标签有明显的注册商标标识;有的店铺为了规避风险,一些标识被更改了部分形似的字母;还有一些则干脆给注册商标进行了模糊处理。
上海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显示,自2022年以来,河南郑州的海某和常某夫妇的网店在没取得品牌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委托印制厂印刷假冒品牌的水果商标,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对外大肆销售。在海某的网店里,这些每1000贴成本10块钱左右的水果标签,被以每贴2分钱到3分钱的价格出售。
记者在电子商务平台搜索“进口水果标签”发现,10元就能买到6000贴商标,且样式繁多,有些商标上明确写着“新西兰商标”“美国产品”等关键词。据界面新闻报道,来自新西兰的奇异果公司佳沛就曾遭遇“贴牌危机”,并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权。佳沛方面披露的资料显示,被告人戴、赵、彭(音译)三人从四川省蒲江县果农手中购买当地种植的猕猴桃,伪造佳沛注册商标的标签和包装,然后通过线日,法院以侵犯佳沛知识产权罪,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并各处以罚款人民币55万元。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监管部门要对水果市场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比如针对进口的水果,要求商家提供进口材料,多方一起努力,才能够真正促进水果市场诚信自律,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此种通过虚假宣传欺骗诱导消费者的恶劣行径,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涉嫌构成犯罪,还挤压正规商家的生产销售,扰乱市场行情报价秩序。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鼓励正规水果商家加大对假冒品牌的打击力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加强自身标识的验伪功能,帮助消费者辨认来源,确保其购买的是真正的、质量有保障的产品。
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还督促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审核售卖进口水果商家的资质,充分检查商品信息,确保进口水果商家正规、来源真实、销售合法;呼吁有关部门严格核查进口水果的各种入境手续,加大水果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促进水果市场诚信自律。(综 合)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对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